目前位置 > 首頁 > 最新消息 > 協會消息
上框線
最新消息 > 協會消息

民國99台灣久久-家庭計畫大作戰 避孕趣事一籮筐 保險套來了 人口恰恰好

2010-05-02

  • 中國時報 【◎本月導論執筆:高有智 ◎採訪:高有智、黃天如、廖志晃、朱立群】
     
  • 「兩個孩子恰恰好,女孩男孩一樣好!」的口號迄今依舊耳熟能詳,這是當年家庭計畫最響亮的標語。家庭計畫是民國六○年代最重要的公共衛生計畫,短短二十年左右時間,改變台灣的人口結構,重要功臣就是樂普女用避孕器和保險套,這也是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發送保險套的年代。

         「保險套早期為避孕,現在重視防治性病,時代不同,意義也不一樣,就像早期台灣喊節育,現在卻要鼓勵生育」,首任省政府家庭計畫研究所所長孫得雄是家庭計畫重要推手,他也曾任推廣節育的大本營「婦幼衛生協會」理事長。

         孫得雄在南京東路的協會辦公室擺出歷代保險套、口服避孕藥和樂普、母體樂等避孕器,五花八門,琳瑯滿目,最新一代的保險套,還請來知名部落格插畫家洋蔥頭拔刀相助,設計可愛圖案,迎合年輕人口味,彷彿就是台灣的避孕方法演進史,同時見證推動家庭計畫的過程。

         婦幼衛生協會早期先推廣樂普和口服避孕藥,民國五十九年之後才轉而推廣保險套,十年左右就已經突破一年一百萬打保險套,七○年代末期到八○年代中期,每年都提供將近兩百萬打的保險套。孫得雄說:「過去對於使用保險套常被認為是太過風流,或者是感染性病,總有些不名譽,但後來觀念啟蒙後,使用保險套就越來越頻繁。」

         孫得雄表示,早期民眾對保險套很陌生,一開始的保險套大都是美援或日援,不僅SIZE較大,常有民眾抱怨使用不適,而且材質較厚,也有人還反覆清洗使用,「當時還有民眾把保險套戴在手指上,最後還在苦惱怎會沒有節育效果。」

         「家庭計畫一開始是不能說的祕密,」孫得雄回憶說,推動家庭計畫必須突破政治禁忌,因為當時期待能反攻大陸,需要源源不絕的兵力,民間又存在「多子多孫多福氣」、「重男輕女」的觀念,但孩子生得多卻累死許多婦女與家庭,政府不敢高喊「家庭計畫」,不敢叫大家節育,只好包裝成「孕前衛生」,就連分發避孕器和保險套工作也都委由民間的婦幼衛生協會推動。

         南投縣是「孕前衛生」的實驗縣,八十四歲的衛生局前課長廖笑是當年執行先鋒,她透過縣內助產士協助指導避孕節育,在民智未開的年代,這群助產士拿著避孕器與保險套穿梭巡迴農村,挑戰宣導節育的超級任務。現年九十歲的助產士林廖菜,就是首批「孕前衛生」工作員,她說,節育最大的障礙是公婆,對方一聽說是叫媳婦不要生孫子,往往惡言相向,甚至馬上趕人出門。

         六十五歲的軍眷王秀英,當年就是家庭計畫「鎖定」的重點訪視對象,她說,國防部為響應節育,宣布給下一代的糧食補給及學費補助最多只發三口,但她生了三個女兒,還是一心一意要拚個兒子,沒想到,老么出生卻又是個千金,「家計員當時常會三天兩頭跑來按門鈴,不斷宣導節育。」

         資深公衛護士楊成淑當年是家庭計畫推廣員,她還曾連續七年直接被派到戶政事務所駐點,「那時要辦新生兒出生及結婚登記的夫妻,都要先過我這一關!」

         家庭計畫徹底改變台灣的人口結構,節育成功避免稀釋經濟成長的果實,也保障了婦幼健康,這是公衛史上的超級任務,只是時代更迭,如今,台灣面對卻是如何鼓勵生育的難題!



     

下框線